洪拳的历史和介绍 朱元璋从哪学武艺的

目录导航:

  1. 洪拳的历史和介绍
  2. 朱元璋身边有没有姓梁的武将
  3. 明末四大名将
洪拳的历史和介绍

据说洪拳的来源与洪门有着紧密的关系。说到这里,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洪门。很多人以为洪门是因传习洪拳而得名,但恰恰相反,洪拳是因它是洪门所传习的拳法,所以被人称作“洪拳”。

洪门成立于清朝康熙年间,取明太祖朱元璋“洪武”年号中的“洪”字作为门派的名号,寓意反清复明。此后,借着教授武术的名义,洪门在江湖上遍地开花,有了不少秘密基地。

洪门信物

洲湖古船屋——旧时藏匿于深山中的洪门秘地

形成年代:清初

创派人物:不详

流传范围:广东

主要功法:桥手、虎鹤双形拳、虎拳、棍法

拳法特点:以身调气、以气催力、刚猛无匹

知名高手:洪熙官、黄飞鸿、黄麒英、林世荣

洪拳

从拳法的源流上看,洪拳与少林武术有着非常多的联系。洪拳讲究硬桥硬马,与少林功夫基本一致,而少林武术中也有大洪拳和小洪拳的套路。洪拳大概是少林拳法中最为古老的套路之一,被看作是所有武术的源头。后来,南少林兴起,洪拳也随之在南方传播开来

洪拳属于汉族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。关于其起源有两种说法,一种说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(洪门)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;另一种说法由元、明间陕西地方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,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其中第一种说法广为接受。洪拳流传区域甚广,如两广、两湖及四川陕西等地,在香港、澳门、澳大利亚、美国、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。在台湾洪门由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“金台山”开始流传,在南中国发展组织,练习武术,宣传反清复明思想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)明将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“金台山”,清康熙十三年(1674)洪门创立。该组织以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“洪武”的“洪”字立门,故称洪门。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,以练习武艺为名,发展组织,宣传反清复明思想。湖北洪拳,假托宋太祖所创,根据民传闻“赵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”之说,其拳名义溯“手”字命名,如:总手、封手、金刚手等,此拳由于受武当影响,还出现了九官手、老君堂等套路。洪拳有北洪拳与南派洪拳之分。南派洪拳又称洪家拳,属岭南五拳十三家中的五拳之首。这个拳派的来源有:一是出自少林寺,在明末清初分别由河南、福建传入广东;二是福建茶商洪熙官所创的一门武术。这两种说法大致上都和少林寺的关系密切。而另一种说法是反清复明组织中的武术,并非一人所创或一门的武术。这一派的武术风格有二,一是长桥大马、长手长攻的大开大合武术;另一种是短桥窄马、短手近攻、贴身攻防的武术。洪拳在广东省各市、县、区均有流传,尤以广州、佛山、南海、顺德、湛江等地最为广泛。世有“只要有祠堂,就会有狮子、洪拳”之说。在湖北省武汉和汉阳、黄陂等县是重点,各市县均有流传。浙江、山西、四川、广西的部分市县亦有洪拳流传。

朱元璋身边有没有姓梁的武将

梁廷振(公元1340-1421),河南安阳人,元末明初永城农民军将领,后因为军功为高乾将军副使。

基本信息

所处时代 元末明初

出生日期 1340年

出生地 河南安阳

去世日期

1421年

民族

汉族

国籍

中国

性别

中文名

梁廷振

官员信息

职业

农民军将领

人物生平

梁廷振出生永城,世代务农。年轻时候跟随汤和尚学艺武艺,18岁起开始游历天下,20岁加入朱元璋部队,为汤和部下,后编入高乾将军部下。与马文杰、王俊、戚振、吴同章同属战斗。永城七年,梁廷振任督军,出征广西。

永城二十三年,梁廷振跟随大军出征大漠,因与主将马承德不和,带领三千将士出击,获得大胜。

公元1421年,因病去世。

明末四大名将

一、孙承宗:孙承宗(1563年—1638年),字稚绳,号恺阳。明末著名军事家、关宁防线建设者、统帅级人物,官至兵部尚书、辽东督师、东阁大学士等。

二、卢象升:(1600年—1639年),字建斗,又字斗瞻、介瞻,号九台。因镇压国内反民不断升迁最后官至兵部尚书。

三、孙传庭:(1593年—1643年),字伯雅,又字白谷,代州镇武卫(今山西代县)人。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进士。崇祯十五年(1642年)任兵部侍郎,总督陕西。

四、袁崇焕:(1584年—1630年),字元素,生于广东东莞石碣,祖籍广西梧州,明朝末年蓟辽督师。

答,1,孙承宗。

他不仅是皇帝的老师,还是文坛的领袖,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。

二、卢象升:兵部尚书。力主抗清,守卫京师,连战皆捷。

三、孙传庭:任兵部侍郎,总督陕西。后面官至兵部尚书。

四、袁崇焕:明末第一强军关宁铁骑的创建者,保卫辽东阻止满清的第二号人物。

一、史可法。

文友文天祥,武有史可法。文天祥因为写出了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这类名句,让大家耳熟能详,他誓死抗元、至死不降的故事也同样令人感动,让史可法和他并列,也体现了人们对史可法的高度赞誉。

史可法是明末著名抗清将领,在崇祯皇帝自杀后,他扶持福王朱由崧做了皇帝,继续和清军作战。史可法一心想要挽救大明,将清军从大明国土上赶出去,但南明内部为争权夺利党争不断,史可法气愤之下率兵离开了南明朝廷,前往江北和清军作战。由于南明实力较弱,再加上内部不团结,他们很难是多铎的对手。

多铎率领清军将扬州城围困后,由于敬佩史可法是一个忠勇之士,所以多次派人劝降史可法,多尔衮也亲自写信劝降史可法,但都被史可法拒绝了。投降大清,以史可法的名气和多铎等人对他的敬佩,他定会获得高官厚禄和一个不错的结局,但史可法的心在大明。最终扬州城被多铎攻破,史可法也以身殉国。

二、袁崇焕。

袁崇焕是崇祯时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,他率领明军多次击败皇太极,是皇太极始终无法攻破明军防线进入关内。袁崇焕可以看作是崇祯时期大明最坚固的一道长城,有他在,即使明军无法除掉大清这个强敌,但也绝不会让皇太极等人轻易打进关内,占领大明国土,可惜的是,崇祯自己毁掉了这道长城。

皇太极无法突破袁崇焕防守的宁锦防线后,于是听从谋士范文程的建议,借道蒙古,从龙井关、大安口进入关内攻打大明,这时候袁崇焕急忙率兵前来救援。由于清军是孤兵深入,没有后援,所以在大明援军不断到来的情况下,他们最终输给了明军,被迫撤军,京都之围解除。

但清军却在这时候传出假消息,说他们进入关内是袁崇焕故意放他们入关的,这让崇祯信以为真,借此杀了袁崇焕。当然袁崇焕自身也犯过一些错误,如他擅自杀害大将毛文龙、和清军议和等,但冤杀袁崇焕却给崇祯带来了致命灾难,首先是他失掉了一员忠心耿耿的大将,其次是他让其他大将心寒和害怕。

例如崇祯手下的大将祖大寿,在崇祯杀掉袁崇焕后,他就率兵逃了回去,由于忠于大明他始终没有背叛大明,依然在边境抗击清军,但崇祯召他入京,祖大寿却不敢前往。还有李自成攻打北京时,吴三桂也怕率兵去救援会遭遇袁崇焕的悲剧,所以故意拖延,以至他还没走到北京,大明就亡了。

杀袁崇焕让崇祯失去了大将对他的信任。

三、洪承畴。

洪承畴也是崇祯手下一名比较出色的大将,他原本替崇祯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军,李自成都被他打到了只剩下十八骑,若再给他假以时日,很可能就没有之后的李自成了,但是崇祯杀了袁崇焕之后,需要一个大将去对抗清军,而洪承畴是他手下唯一能和清军对抗的人了,所以他将洪承畴调往宁锦地区对抗清军。

洪承畴这一走,使李自成等人有了喘息的机会,又迅速壮大了起来,同时由于大明内部斗争不断,他们给洪承畴的支援不够,最后导致洪承畴输给了皇太极,自己也兵败被俘。崇祯原本以为洪承畴会以身殉国,却没想到洪承畴竟被皇太极劝降了。

洪承畴是大明的高级军事将领,对大明的军事防务相当熟悉,再加上洪承畴对大明的地形地貌、军队部署也非常熟悉,所以他给清军入关提供了很多帮助。洪承畴投降清军,使他背上了叛徒的骂名,但他在清军入关中作战中,劝降了不少地区,为减少杀戮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四、吴三桂。

洪承畴和祖大寿投降后,吴三桂手中的关宁铁骑就成了大明最后一支精锐部队了。李自成攻打北京时,崇祯命令他率兵勤王,但吴三桂故意拖延行军,致使他还未赶到北京大明就亡了。李自成占领北京后,想招降吴三桂,吴三桂也有投降李自成的意愿,但得知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抢占了自己的小妾陈圆圆后,愤而大怒,率兵对抗李自成。

一位是袁崇焕。

袁崇焕,大明王朝的最后顶梁柱,可惜最后被魏忠贤等小人陷害,最终惨死,处以凌迟,割了3543刀。

袁崇焕死后的第十四年,也就是公元1644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景山上吊而死,大明王朝亡国。

第二位是孙承宗。

孙承宗,明末军事战略家、爱国者。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。

在明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、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,孙承宗临危受命成为蓟辽督师。到任后,孙承宗积极修筑关宁锦防线,修筑大城九座,小城堡四十余座,屯田五千多顷。并且带十一万兵,收复失地四百余里,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。

不过此人跟袁崇焕一样,也遭到魏忠贤的妒忌。最后不得不辞官归隐。

公元1638年,清军大举进攻,攻入孙承宗所在的高阳老家。孙承宗就率全城军民守城,寡不敌众,最终城破被擒,孙承宗自缢而死。

第三位是孙传庭。

孙传庭,明末名将。此人评价相当高。《明史》称“传庭死,而明亡矣”。孙传庭为捍卫帝国的荣誉做最后的一番努力,肝脑涂地,在所不惜。初征讨逆,以少胜多,闯贼仅携十八骑逃逸。

据说孙传庭主持陕西军务期间,不仅自己打仗,还自己募兵,自己筹饷。打仗、后勤、筹饷事事精通。

公元1636年,孙传庭任陕西巡抚,于黑水峪消灭农民起义军高迎祥部,擒高迎祥,献俘阙下。

公元1638年,孙传庭与洪承畴合剿李自成,设伏大破之,自成以十八骑遁,关中贼悉平。正因为战功赫赫,次年,孙传庭被杨嗣昌陷害,坐了三年牢。

虽然最后出狱复出,不过在襄城大战时,由于兵员弹药缺少,草率出战,后兵败,在陕西潼关战死,马革裹尸,年约51岁。死的十分悲壮。

第四位是卢象升。

卢象升,明末第一悍将,民族英雄。卢象升,从小就志存高远,不仅读书勤奋,而且还学习兵书习练武术。所以,此人文武全才。

公元1622年,天启二年,卢象升中了进士,从此走向仕途。公元1629年,崇祯二年,清兵犯境,于是卢象升走向将军之路,带兵勤王,并创建了严明军纪的“天雄军”。

因为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,所以,卢象升得到朝廷重用,一再升迁。不过卢象升后来跟孙传庭一样。

公元1639年,崇祯十二年,卢象升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,小人杨嗣昌见死不救。结果,卢象升只好率领不到5000人的人马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与清军作战,激战终日,力竭阵亡,战死沙场。

卢象升虽是文人,有超人的武艺,和士兵同甘共苦,一起冲锋陷阵。他善于驭下,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,明史载:“军中尝绝三日饷,象升亦水浆不入口,以是得将士心,战辄有功。”死的十分悲壮。

以上就是明末四大名将,全部惨死,极其悲壮!

袁崇焕,孙传庭,孙承宗,卢象升,明朝最后的岁月,这四个人要是得到朝廷的支持与信任,估计明朝不会亡,阻击后金不进山海关,是有可能的,收复辽东也不再话下。可惜历史不能重来,这4个人二个战死,一个自杀,一个凌迟,下场都不是太好,可惜了!唉

1.袁崇焕:大明王朝的最后顶梁柱,可惜最后被魏忠贤等小人陷害,凌迟处死。

2.孙承宗:明末军事战略家、爱国者。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。

3.孙传庭;明末名将。此人评价相当高。(明史)称“传庭死,而明亡矣”。孙传庭为捍卫明帝国的荣誉做最后的一番努力,肝脑涂地,在所不惜。

4.卢象升:明末第一悍将,民族英雄。从小就志存高远,不仅读书勤奋,而且还学习兵书习练武术。所以,此人文武全才。

一、孙承宗:孙承宗(1563年—1638年),字稚绳,号恺阳。明末著名军事家、关宁防线建设者、统帅级人物,官至兵部尚书、辽东督师、东阁大学士等

二、卢象升:(1600年—1639年),字建斗,又字斗瞻、介瞻,号九台。因镇压国内反民不断升迁最后官至兵部尚书。手里有著名的明末三大军队之一的天雄军。力主抗清,守卫京师,连战皆捷,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,免去尚书职务,以侍郎视事。

三、孙传庭:(1593年—1643年),字伯雅,又字白谷,代州镇武卫(今山西代县)人。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进士。崇祯十五年(1642年)任兵部侍郎,总督陕西。

四、袁崇焕:(1584年—1630年),字元素,生于广东东莞石碣,祖籍广西梧州,明朝末年蓟辽督师。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中进士,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,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。在抗击清军(后金)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、宁锦大捷。明末第一强军关宁铁骑的创建者。

第四名、孙传庭(1593年—1643年)

明末兵部尚书。崇祯九年(1636年)率部击败并活捉了“闯王”高迎祥。后又多次成功镇压了李自成、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。

第三名、卢象升(1600年—1639年)

明末最强军队“天雄军”的创建者。多次击溃国内农民起义军。崇祯十一年(1638年),担任兵部尚书,力主抗清,守卫京师,连战皆捷。

第二名、孙承宗(1563年—1638年)

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。官至蓟辽督师、太傅。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,有效抵御了清军入侵的风险。崇祯十一年(1638年),清军犯保定,攻高阳。

第一名、李定国

(1621年—1662年),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。在南明最艰难的时期,李定国带领明军连战连捷,从清军手里夺回了明朝的半壁江山。清军定南王孔有德、和硕敬谨亲王爱新觉罗·尼堪,皆死于李定国之手。

一、李定国(1621年—1662年),字宁宇,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,民族英雄,

二、郑成功(1624.08.26-1662.06.23),本名森,字明俨、大木。 福建泉州南安人。汉族,明末清初军事家,抗清名将,民族

三、张煌言(1620年7月8日—1664年10月25日),字玄著,号苍水,浙江鄞县(今宁波市鄞州区)人,汉族,南明儒将、诗人,民族英雄。

四、阎应元 ,字皕亨,汉族,直隶通州人(今北京通州),明末抗清名将,民族英雄,江阴抗清三公之一。